唐玄宗时期宰相都有谁

2024-05-19 02:43

1. 唐玄宗时期宰相都有谁

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等等。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
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
韦安石出身于京兆韦氏郧公房,早年历任乾封尉、雍州司兵参军、膳部员外郎、永昌令、并德郑三州刺史、文昌右丞,并以鸾台侍郎之职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因得罪张易之被外放为扬州长史。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
魏知古进士及第,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右散骑常侍。他上疏劝谏唐睿宗,反对修建道观,被拜为宰相,担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唐玄宗时期宰相都有谁

2. 唐玄宗时期宰相都有谁

讲唐玄宗朝的宰相,人们往往只注意开元时的姚崇、宋璟,天宝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原本李唐《国史》的《旧唐书》,在卷一○六《李林甫等传》的“史臣曰”就说:“开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林甫、国忠而乱。”然而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唐会要》卷一“帝号”附记李唐列朝的宰相,玄宗朝共三十四人,去除误列入的韦安石(据两《唐书》,其任宰相在睿宗景云二年二月至十月)、先天年间玄宗尚未掌权时太平公主一党的四名(先天二年七月随太平公主被玄宗翦除)和天宝十五载六七月玄宗避安禄山叛军逃离长安将到成都时所任命的三名,共二十六人。而姚崇宋璟各担任了三年两个月宰相,两者合计六年三个月,还不到开元二十九个年头的四分之一。开元年间,比姚、宋干得长的宰相有好几名,如张说,先是在开元元年七月至十二月担任了六个月宰相,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四年四月又再度出任,两任合计超过五年。源乾曜于开元四年十一月至闰十二月,开元八年正月至十七年六月两度任宰相,合计近十年。开元十六年十一月至二十一年十二月间萧嵩也担任了五年两个月宰相。所以认为开元盛世主要是由于任命了姚宋这两位贤相显然是不符史实的。
    开元年间,宰相更换频繁,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玄宗的新政权刚刚建立,外朝官员竞相猎取高位,同列之间相互排挤倾陷之事层见叠出,即如被称作“贤相”的姚崇,实际也不断排挤倾陷同僚,并由于手段高明屡屡得逞,而其最终也是由于被抓住把柄不得不下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宋璟以及声望次于姚、宋的张说身上。另一方面,唐玄宗在翦除太平公主全面掌握权力的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仅二十九岁,正当他年富力强,有精神有兴趣来直接过问外朝宰相的事情。加上宰相的事情也确实叫他不怎么放心,岑羲、萧至忠等投靠太平公主和自己作对的事情就在眼前,稍远一点,为首发动政变把他祖母大周皇帝武则天下台的也有宰相张柬之等。而此时宰相们的互相排挤倾陷也容易暴露其弱点毛病,故就易于被他一一抓住及时处理。因此宰相们的所谓外朝一时不易形成重心。这应该就是开元前期宰相更迭频繁、多数干不长的根本原因。即使其中有作为者如姚宋,所能作的亦不过使“天子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帮助中枢政局走上正轨。而到开元后期,唐玄宗已渐入老境(天宝元年,唐玄宗五十八岁),加以其时中原经济日见繁荣,户口赋税有所增长,周边也大体宁静。而他所任命宰相也大多安分,没有敢于动摇他的统治的,所以唐玄宗对外朝宰相们的事情,渐渐不再像当初那样有兴致去过问处理。因此当他发现李林甫颇有才能时,即“一以委成”,加之李林甫善于揣摩上意,故造成其连续任相十八年七个月,长期掌握外朝权力。同样,杨国忠被任用,也并非如通常所说全凭裙带关系,而自有其理财的能力。
    宰相们的外朝之外,影响开元、天宝中枢政局的,还有一个以宦官为主体的内朝,其主要力量为禁军。在唐玄宗翦除韦后、安乐公主的行动中,禁军万骑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开元年间,内朝和如同期的外朝一样也尚未完成权力的集中,替玄宗出面勾结万骑营长葛福顺、陈玄礼等的亲信家奴王毛仲实际成为了禁军的领袖,其与受玄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处于激烈对抗中。但开元十九年,高力士成功拉拢陈玄礼,在唐玄宗支持下彻底击败王毛仲、葛福顺等人,终于完成了内朝的权力集中。
    开元初年,宰相疲于同列显贵之间的相互排挤倾陷,还没有能形成集相权于一身的局面。而宦官高力士这边也因与禁军之间的矛盾要到开元十九年正月王毛仲等贬死才得解决,此前也未形成其为内朝,自与外朝宰相无多争竞。到天宝年间,由于内外朝权力集中都已完成(外朝前期集中于李林甫、后期集中于杨国忠,内朝集中于高力士),两者势不可免不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最终结局就是马嵬之变,禁军在高力士的指使下利用当时局势杀死了杨国忠,而唐玄宗在此事件中最终(虽然经过犹豫)选择站在了内朝一边,这也可以由此后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权力斗争中,唐玄宗、高力士、陈玄礼三人“一损据损”的史实中得到佐证:唐玄宗赖高力士、陈玄礼保护到达成都,回长安住进南内兴庆宫后高力士、陈玄礼也始终伴随,到唐玄宗在肃宗的大宦官李辅国压力下迁居西内完全失去人身自由时,高力士、陈玄礼也随之贬逐、致仕。在这三人之间显然没有因马嵬之变而产生隔阂。
    至于终结盛世的“安史之乱”的发生,与其说是玄宗的年老昏聩和所相非人,不如说是帝国边境军事需要所导致的内外军力失衡的结果。当时与契丹、奚的边境冲突,要求河北、河东地区军事、行政、经济权力的集中,所以出现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局面。而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信和优渥待遇,并非完全出于被蒙蔽,更大程度上是在边境权力不得不集中的前提下,试图用高官厚禄的笼络手段稳住安禄山。

3. 唐玄宗统治时期三位著名的宰相是谁?

著名的贤相有姚崇、宋璟、张九龄。
唐玄宗时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

其中唐玄宗时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
其中著名的有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任用了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期间也有过渡的张嘉贞等。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宰相。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任用了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期间也有过渡的张嘉贞等。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宰相。

唐玄宗统治时期三位著名的宰相是谁?

4. 唐玄宗时期宰相都有谁?

唐玄宗时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
其中著名的有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任用了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期间也有过渡的张嘉贞等。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宰相。

扩展资料: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5.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是谁?

唐玄宗时期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
其中著名的有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任用了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期间也有过渡的张嘉贞等。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宰相。

扩展资料: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是谁?

6. 唐玄宗重用谁为宰相

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7. 1.唐玄宗统治时期三位著名的宰相是谁?

唐玄宗时期宰相有三十四人: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湜、陆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卢怀慎、源干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崔圆、房管、崔涣。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唐朝大臣,官至宰相。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他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林甫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是一个口有蜜而腹有剑的阴险之徒。
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张易之(武则天时的“二张”之一)之甥。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国忠被杀。

1.唐玄宗统治时期三位著名的宰相是谁?

8. 唐玄宗年间著名的宰相

为玄宗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 
其中著名的有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